周二趁半价,在星美影城看了《达芬奇密码》。
——略——
下面转发一些:
为什么要抵制《达芬奇密码》
作者:佟平
美国大片《达芬奇密码》最近在全球同步首映,与此同时,以梵帝冈为首的全球十几个国家的基督教会也同步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抵制这部电影的活动,他们抵制的主要理由是,这部影片用谎言玷污了他们所崇拜的耶酥。然而却有调查显示,英国百分之六十的观众相信这部电影中所介绍的耶酥的故事是真的。
有趣的是在基督教徒公开抵制这部电影的同时,有些犹太教徒和伊斯兰教徒也一起抵制这部电影,这与前不久占人口百分之五十以上是天主教徒的丹麦一家报纸发表丑化伊斯兰教先知的漫画,引发全球伊斯兰国家的强烈抗议活动形成鲜明的对比。众所周知,今日世界上依然不能停止的战火,几乎无不与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之间的恩怨情仇有关,但这三教却在抵制电影《达芬奇密码》上面形成了共识。要解开这个谜,就不得不了解一下这三个宗教之间、以及这三个宗教与电影《达芬奇密码》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利害关系。
犹太教是两千多年来世界上唯一的一神教,所谓一神教就是只崇拜一个神,不承认也禁止信徒信奉任何其他神。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可以说是犹太教的两个分支,这三教都崇拜同一个先祖亚伯拉罕。
公元前587年,以色列的第一座神庙被巴比伦摧毁,以色列民族也第一次被遣散,犹太民族为了复国而创建了犹太教。到了公元一世纪,犹太教传教师耶酥在传播犹太教的过程中,对经文的解释与传统教会的解释发生了严重的分歧,这种分歧至今依然清楚地保留在被基督教称之为〈圣经〉的“旧约”和“新约”中。耶酥对经文的不同解释被犹太教会视为异端邪说,最后教会以耶酥谎称自己是上帝的儿子这一罪名,将耶酥钉死在十字架上。
耶酥被处死之后,耶酥的十二个“使徒”,也就是亲传弟子面临了一个生死抉择:是放弃耶酥的宗教观点,回到教会对经文的解释上去?还是继续坚持宣传耶酥的宗教观点?最后他们决定以神化耶酥的方式来继续坚持耶酥的宗教观点。于是他们宣称耶酥在被处死之后又复活了,只是复活了的耶酥并没有继续留在人间传教,而是回到了他的父亲上帝的身边去了。这样就产生了基督教。基督教后来分裂形成了天主教、东正教、新教等不同的教会。
阿拉伯民族原来信奉众多偶像和神灵,其中包括创造神和雨神安拉。公元572年出身于麦加的穆汗默德在他四十岁的时候宣称他得到神的启示,说他是摩西和耶酥口传中的先知。所谓先知,就是被神选中、并可以直接从神那里得到各种启示的人,这样先知说出的话就成了神的话。随后,穆汗默德和他的弟子经过长期传教和努力,终于在公元七世纪创立了伊斯兰教,公元七世纪也被定为伊斯兰元年。
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说,唯一的神向不同的宗教团体派去了不同的使者,并送去了不同的经书。派给犹太教的是摩西和〈托拉〉,派给基督教的是耶酥和〈福音书〉,派给伊斯兰教的是穆汗默德和〈古兰经〉。基督教则把犹太教的〈托拉〉称之为“旧约”,把〈福音书〉称之为“新约”,“新约”和“旧约”合到一起就是基督教的经典〈圣经〉。
由此可知,这三个宗教的共同点均是将立教的基础建立在神话传说上面,并强制要求信徒绝对相信这些神话传说是历史的真实。然而电影〈达芬奇密码〉恰恰是通过学者认真探索历史真相的方式告诉观众:耶酥并不是神而是与普通人一样曾经娶妻生子的人。这一将神还原为人的观点一旦被教徒接受,将直接动摇这三个宗教的信仰基础,尤其会使天主教的许多对耶酥的神化处于不能自圆其说的窘境,比如1854年天主教宣称圣母无玷始胎,意思是耶酥不是他的木匠父亲约翰与玛利亚结合而生的人,而是上帝与玛利亚所生的神,所以耶酥是上帝的儿子。
天主教为什么至今依然不放弃“无玷始胎”这类明显的神化耶酥的谎言呢?读过〈圣经〉的人就不会感到奇怪了,因为〈圣经〉中的“致罗马书”明确写到:
如果我的虚谎能够使上帝的真实更加显明,更得荣耀,我要怎么说呢?为什么我还要被判为罪人呢?为什么不说:“让我们作恶以成善呢?”有些人指控我说过这样的话,他们被定罪是应该的。
电影〈达芬奇密码〉所探索的耶酥真相究竟属于“作恶以成善”的谎言?还是属于皇帝新装中揭穿谎言的童言?相信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但从这三教齐声抵制这样一部电影来看,不得不让我们再次感受到这些宗教立教基础之原始和脆弱,面对日益学会理性思考的人类和日益进步的现代科技发展,想必此些宗教将面临更多的类似尴尬。
附:观看《达·芬奇密码》必读手册
东北新闻网
不管电影拍得怎样,《达·芬奇密码》已经成了一个现象,世界各地层出不穷的抵制《达·芬奇密码》事件,更让这部电影超出了电影和书的范畴,成了一个社会话题。因为这部作品及其争议涉及了大量的宗教典故和欧洲历史事件,在基督教、天主教徒比例很少的中国观众看来,尤其难以理解。
名词解释
不少中国观众之前并没有看过《达·芬奇密码》原著,甚至对于久远的欧洲历史、宗教背景并不熟悉,因此观看《达·芬奇密码》显得生涩难懂,头绪过多。本报特别制作了一小本观看《达·芬奇密码》必读手册,希望对读者观赏这部电影有所启示。
郇山隐修会
一直是许多虚构或者纪实文学作品热衷描写的秘密基督教团体。在这些作品中,郇山隐修会被描述成西欧历史上最有影响的秘密结社组织。许多西方历史上的伟大人物都曾是郇山隐修会的人物,如:桑德罗·波提切利、列昂纳多·达·芬奇、艾撒克·牛顿、维克多·雨果、克劳德·德彪西。按书中介绍,郇山隐修会保守并传承了从基督时代起耶稣及其家人的秘密。但这只是小说一家之言。1956年7月,郇山隐修会作为一个社会团体在法国内政部注册。
事工会
这是一个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团体,于1928年创立于西班牙的马德里。该团体在全球范围内有8万余名会员,美国有3000名会员。入教后实行相当严格的戒律:禁欲,男女分开,苦修(在大腿上绑一个满是尖刺的苦修带,每天2小时)。
圣殿骑士团
骑士团出现于中世纪的十字军东征期间,为保护东征的胜利果实,罗马教皇组织起历史上著名的三大骑士团,即善堂骑士团(12世纪初)、圣殿骑士团(约1118年)和条顿骑士团(1198年)。圣殿骑士团的创始者最初驻扎在耶路撒冷于锡安山的圣殿附近,据传此地原是所罗门国王的神殿。圣殿骑士团在战争及世俗生活经营中聚敛了巨额的财富,因而引起了法国国王的觊觎,他暗中与教皇克莱门特五世合谋,指控圣殿骑士团为异端,于1307年9月13日发出了逮捕法国境内全体圣殿骑士的密令,圣殿骑士团成员全被消灭。
圣杯
圣杯在一般的基督教故事中是指耶稣在最后晚餐时所用的杯子。传说圣杯有起死回生的神奇功效,喝了圣杯盛过的水,可以治愈任何伤口,且会长生不老。斯皮尔伯格的《夺宝奇兵》(又译《印第安纳·琼斯》)系列中,就有一集是寻找圣杯的冒险故事。但在《达·芬奇密码》中,圣杯代表的是“耶稣曾娶抹大拉的玛利亚为妻,并且与她有一个名叫萨拉的女儿”这个大秘密。
美国人丹·布朗的小说《达·芬奇密码》在全球销量超过6000万册,畅销小说年年有,这个数字也不算特别了不起,令《达·芬奇密码》显得卓尔不凡的,是这部小说有多少“粉丝”,就有多少反对者。最大的反对者自然是核心理念被这本小说触犯的天主教。这部小说内容生猛,把《新约》中关于耶稣复活等关键环节统统推翻,因此炒得越热,反对的声音就越大。
梵蒂冈发起抵制
梵蒂冈官方正式发起一项抵制电影《达·芬奇密码》的动议。主教安杰洛·阿马托在罗马大学一个天主教会议上公开呼吁教徒抵制《达·芬奇密码》片。他在会上表示:“《达·芬奇密码》一书全是错误、诽谤及侮辱,是一本反基督的书籍。我希望你们全都抵制电影。”
美国开网站辩论
美国的天主教组织对200名神职人员进行培训,教他们如何应对即将上映的电影。专门成立了一个网站,跟这本书里的内容较劲,并且计划组织一系列电影观后讨论会。
泰国修改影片结尾
泰国版《达·芬奇密码》将会比其他国家的版本短10分钟。泰国电影检查机构决定删掉片尾谜底揭开的部分,让这个“密码”最终不见天日。而在影片开头还会加上文字说明,告诉观众本片纯属虚构。
印度焚书
数百名基督徒在印度孟买街头焚烧了《达·芬奇密码》的小说版本,但在试图焚烧小说作者丹·布朗的肖像时却遭到了警察的阻止。为此,一家宗教团体号召近千名信徒在孟买举行集会,公开焚毁原著作者丹·布朗的肖像。
新加坡列为“成人题材”
新加坡基督教会协会认为电影比书本带来更广泛的影响,所以应该禁映。与此同时,新加坡的影片咨询小组发现,《达·芬奇密码》的电影加入了小说中没有的对白,强调了宗教信仰的重要性。最终当局考虑了影片咨询小组的意见后,决定把这部即将在一片国际争议声中上映的电影列为NC-16级。
小说黎巴嫩遭禁
三分之一人口是基督徒的黎巴嫩将此书列为禁书,2005年9月,当地的书店已将该书的英、法和阿拉伯文版撤下。
隐修会保持低调
而《达·芬奇密码》中有重要戏份的隐修会,反而没有参与抵制行动,该组织指出梅尔·吉布森数年前拍摄《耶稣殉难记》时,天主教会反对的声音愈大,只会吸引愈多观众入场观看,间接带旺票房,所以教会采取较温和的态度。张依诗/文
《达·芬奇密码》哪里惹了祸?
小说和电影中到底有哪些情节与《新约》冲突呢?
1.耶稣基督是人,不是神。
耶稣基督在《达·芬奇密码》从“神”还原为“人”,并称他结了婚,并留下了女儿萨拉。
2.耶稣有一个女门徒
耶稣的12个门徒竟然有一个是女人,而且这个女人还是耶稣的妻子,就是被他救赎的抹大拉的玛利亚。而这个抹大拉的玛利亚在《圣经》中被描述为妓女。
3.继承耶稣“衣钵”的应该是个女人
由于耶稣留有女儿,并且在死前留下话,由自己的妻子抹大拉的玛利亚继承。因此,无论怎样,耶稣死后的继承人都应该是个女人。片中更表示,罗马天主教会为加强自身的地位,曾经制造过杀死5万多女性灭口的惨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