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去了困死区法拉盛的图书馆,没想到上网不是随便上,需要图书馆的市民账号,当时没收到猴哥给我发的他的账号,于是就只整理了相机手机照片,然后又溜达了一下,这就待了整个白天。图书馆第三层都是外文书籍:西班牙语三四排,意大利语两排,各种其他欧洲语言两排;非洲语言书籍只有非洲语,这其实还是欧洲语言;阿拉伯语也有两三排,泰语、越南语、印地语、泰米尔语、孟加拉语、藏语一起占了两三排;然后是日语书两排,韩语竟然有四排,看来韩国人真是多啊。怎么没有中文书啊?先去趟厕所。
厕所门外好多女士排队,女厕所排队是全世界人多地方的难题,女厕所就不应该跟男厕所等面积配备。排队的人似乎都是华人,原来厕所边上就是中文书。
中文书有……八乘以二,十六排!文化的影响力啊!
当然这可能也跟地处华人区有关。纽约城有三个华人区,地处困死区的法拉盛(Flushing Queens)据说是世界最大的华人区,九一一袭击后,曼哈顿的华人逐渐往法拉盛迁移。华人区才有散卖的海鲜,华人区才有街边的水果蔬菜,华人区才有喇叭广播的优惠消息… 各种风味可都不少,据说有天津包子可是我没找到。在华人区生活不会英语没问题,商店招牌全是中文,顶多可能听不懂对方的汉语方言,汉语方言比英语还难理解呢,这也说明了制定了普通话有多么重要。
我给“困死区”用的这音译并不好听,因为法拉盛也是音译,意译的话是“皇后区冲洗”。好奇为什么会叫冲洗,我以为是什么河流的冲刷地而得名。查了中国没有的网站维基百科才知,此地原来是荷兰殖民地,用荷兰语Vlissingen意为“盐草原”来形容海湾中的潮水(貌似也是冲刷啊)。说起荷兰名,到纽约城最后的几天中经过了好多什么什么dale的地名,意为“谷地”,在南非也有很多,感觉这样的地名都源于荷兰语(待查)。